• 肃宁爱心作家宁雨【肃宁人专题】
  • 宁雨,本名郭文玲,老家在肃宁县付佐乡西郭庄村。从2005年开始,她就一直关注贫困白血病儿童群体,帮助患儿筹集治疗费用。2011年,宁雨出版一本个人散文集《女儿蓝》。由此,她发起了一项爱心捐助计划。捐助计划吸引了众多爱心读者、亲朋好友和慈善企业的共同参与。
  • 专题关注度:9626人次
分贴互动
2012/7/3 13:23:26午马思维对帖子 [分享]肃宁作家宁雨最新力作的回复
有秋葵的七月 

宁雨/文图

名曰秋葵,却在七月开花。时令尚未入伏,看农历,才五月,端午节还是昨天的事情。我不知道,名字里含有季候特征的花,是否还有如此不按规矩出牌的。

我与秋葵初识,就是在七月。北戴河,海岸迎宾线正盛开此花,玫红、深粉、粉白,还有纯白紫心的,花明叶暗,灼灼然,葳蕤蕤,阵仗一直排列出几公里。那时,我不知道这迎宾花队的芳名,问住民,问警察,最后问到秦皇岛市园林局,终于有明确的答案:大花秋葵。

大花秋葵,其花大者如碗口,直径七八寸开外(是夏天用来拌凉面的碗,碗口足够开放,方容得下那些七荤八素的菜码子)。小的,也五寸有余,若是只碗,可供七龄儿童拌凉面。

总把一种花,跟吃饭的家伙比来比去的,给人的感觉,不是这作者贪吃,就是花的品性有点俗。其实,是我的词语贫乏,不知道如何形容,才能让没见过此花的诸君,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基本的形象。

在我的印象里,与秋葵形貌相似的植物有两种。一是北方的棉花,二是南方的木芙蓉。无论花姿、色彩,还是植株,都像是有亲缘关系。在我第一次见到秋葵的时候,差点认错了,心里惊呼: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看、茁壮的棉花。而当我第一次见到木芙蓉,却思忖:还是南方的水土养花,连秋葵都开成了重瓣的。

不过,秋葵终是秋葵,多年生半木本植物,春荣冬枯,夏花秋实。她耐瘠耐碱,最宜原生态园林的修复性绿化,以及行道观赏。

怒放的秋葵,总使我想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一朵秋葵,正是一朵美丽的小伞花。每一片花瓣上那笔直的、分明的纹脉,如同一枚枚伞骨,那璀璨的花蕊,犹似精心装饰过的伞丙,而那五瓣或八瓣很有质感的花瓣,就是一张张紧密拼接的最明丽的伞面。只是,诗人的油纸伞是忧郁的,而秋葵,果断、热烈,细腻中又有几分北方姑娘的泼辣。

秋葵,在溽热将临的时候,擎开一把又一把小伞。这伞,虽不能用来抵挡热浪或遮蔽风雨,却可以使欣赏者有半日的心神安稳。当你于清晨或黄昏,走入一带秋葵的阵列,那花儿如此对你敞开心扉,那叶子也要为你凝出一汪碧绿澄澈的甘露,任谁能不为这份掏心掏肺的淳朴和热诚而感动。秋葵,她同你一起,在浮躁或风暴的七月活着,遭际着季节的种种。而她,为你擎出的,是一朵无拘无束的娇艳,是一袭闲庭信步的端宁。

有次我跟Suning一起去秀水,也是七月,太平河东岸大片的秋葵,开得好极了。葵间,有条人工砌的砖条小径。人走在花径里,花儿抚着人的脸、肩,叶片上的露珠湿了衣衫,湿了鞋子。人心与花朵一起娇艳,敞亮。那真是一次如诗如画的漫步。原来,当你的心跟大自然一道完全打开的时候,诗画一般的风景不在别处。

汪曾祺先生说过,有一种秋葵是可食的。开淡黄的花,生嫩绿色荚果。烹一道素油炒秋葵,盛于大花秋葵一样娇艳而敞亮的陶瓷钵里,岂不真的是秀色可餐了!

我是不会吃秋葵的。吃,也只是一份心餐。我喜欢,有秋葵的七月。

 

 

拍摄主角:大花秋葵

拍摄地:石家庄市南高基公园

拍摄时间:2012年6月30日晨

摄影:宁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2/7/3 13:19:18午马思维对帖子 [分享]肃宁作家宁雨最新力作的回复
青桐

宁雨/文图

 

我注意到那几棵树,是因为它们身上都有“刺青”。

货真价实的刺青——以尖利的器物,在青色的树皮上刺字。

那些刺青,该有些岁月了。字迹扭曲,丑陋,意味模糊,仗了年轮的功劳。树长一圈,字就放大一点,顽强的疤痕颠覆了刺青的笔画,日久天长,作者原本的思想就成了只有那树才知道的秘密。

看完刺青,又见到树旁边的碑:“青桐,树干直立,树皮常绿,可用于观赏树种、用于建筑土木。”原来,这被选中做刺青的树,叫青桐。

青桐长在这高山密林,据说,春天开一种特别细小的塔穗型的花朵,秋天可以结出坚硬的果实。我见到它们的时候,无花也无果,叶子苍绿,却被山里的虫子吃得七零八落。而那时,五角枫、黄栌甚至老橡树的叶子刚刚染过霜风,深深浅浅、错错落落,红成几十种调子,甚是可观。青桐搀杂其间,有些另类,有点孤单。

后来,我终于知道,青桐的大号叫“梧桐”。《诗经》里“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梧桐;《庄子》中“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梧桐。至于干如墨色、花若风铃的泡桐,由美桐和英桐杂交的法桐,只是跟梧桐近名,连亲戚都搭不上。不少诗章、散文中对所谓“梧桐”的咏叹,其实是为着花事雍容而忧郁的泡桐。青桐和泡桐,谁吃亏谁沾便宜,是笔糊涂账。

梧桐,为什么被我们的祖先赋予品格高洁清贵的意象,我不知道。就如同茅草,这种我们今天看来最平常的小草,却曾用于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至高仪式,所谓“分茅列土”;就如同海滩上那些被人踩来踩去的贝壳,也曾是贵极一时的硬通货。

梧桐栽到深侯大户之家,原本希望有凤来仪吧。偏偏遇到一拨又一拨心思婉转的文人骚客、寂寞公子、深闺小姐,于是,摇身变为诗词歌赋里的苦角色。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墓地,“东南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李煜老先生,治国无良策,倒写一手好词,所以他们家只能“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房前,也有一株梧桐。国破家亡,她天天看着梧桐树发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个成语,一叶知秋。那一叶,据说就是一片梧桐的叶子。不知道几百几千年前,立秋日清晨,扶疏的梧桐树上,有风拂过。一片叶子,爱慕风的韵致,就跟树作别,追随着风的脚步一起舞蹈、旋转,歌唱,最后归宿于地面。这一幕,恰好被一个懂点气候学的文人看到了,于是诞生了一个成语。

我没见过梧桐树之前,就喜欢梧桐,不是因为庄子,也不是因为李清照或李煜,而是因为我读过的一篇散文。那篇散文的题目我回忆不起来了,却一直记得一个细节:有一棵梧桐,它死了,被做成了一只琴。是钢琴、小提琴、六弦琴,我也记不得了,反正是一只琴,一只世界上音色最美妙的琴。那篇文章说,梧桐的材质,是最适宜做琴的。

一棵树没了,却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生。在各色的树里,不算什么。但成为一只琴,死得其所,且能够弹奏最美妙的音乐,这实在是一棵梧桐的幸运,也是这个世界的幸运。

明晓了青桐即梧桐后,我真想再到那深山密林去看看那几棵树,那几棵身上长着刺青的树。

其实,梧桐一直是活在我们意象中的树。刺青,也一定是为着某种寄托的。我猜想着,那是小小少年一份很纯洁的寄托。我希望,那寄托是甜的、美的。当明月挂桐梢,那纯洁的寄托,也可以像美妙的音乐一样,追随着月光的脚步,舞蹈,歌唱,最终归宿于大地。

草于 2011-11-24

2012-02-08二稿

2012-06-30三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2/6/24 9:23:11午马思维对帖子 肃宁作家宁雨最新动态的回复

今又端阳! 

——壬辰记事十九



晨起,采艾蒿一把。没有插于门楣,因为如今的门,只剩下那个简单而冰冷的钢铁门框了。正好还有个白玻璃大瓶,插艾蒿,刚合适。新鲜的艾叶,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令房间里充满了五月原野清新的气味。

早餐,吃粽子两枚,喝豆浆一碗。粽子是大姐从老家捎来的。每年端阳,我们都是吃家乡的粽子。家乡粽,自有不同的滋味在。豆浆,是我们自己用豆浆机磨的。豆浆机干的活计,肯定不如小石磨,总比直接在外头买的好。

北方不时兴喝雄黄酒。今天中午的饭,有红酒。我们姊妹三家陪着娘亲一起吃饭,人头整齐。娘左手边是外孙,右手边是孙女,很是高兴。遗憾的是,东张罗西张罗,忘记带相机了,该拍张全家福。

前天出席一个朋友聚会。抄录屈子《橘颂》并熟读,一是端午临近,以此怀念先贤,二是当作一个小朗诵以备需要。今日端阳,有人说这是诗人的节日,非也,这永远是先贤的难日、纪念日。

家里电脑重装后,新浪博客不能上传图片了。仅以这短短几句话记录今天。祝福各位博友端阳吉祥!以艾草的清气,扶正驱邪,守真,守善,守美。
2012/6/11 10:46:56午马思维对帖子 [分享]肃宁作家宁雨最新力作的回复

望日莲·女孩

宁雨/文



望日莲,学名葵花。但我更喜欢小时候识认植物时,姥姥教给我的这个名字——望日莲。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望日莲的。春种秋收,十株八株的,随便安置在房前屋后,或者苦水井边上,为的收获几把望日莲籽,哄孩子,年节炒熟待客、上供。

前些年,望日莲在村上、人家消失了。无论打发孩子、过年还是作零嘴,到村里超市去,各种南来北往的炒货应有尽有。人们来钱的方式很多,没人再操心那几把望日莲籽样的收成。

种地不赚钱,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闯天下。作物品种越来越少了,只有麦子、玉米这样不费事的庄稼,依然在田野里守持着他们的本分。

后来,农业税取消了;买大型农机设备国家有补贴了;新农合入户了;专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我的乡亲,开始以新的目光打量脚下这熟悉的田地。

大学生村官带头承包土地搞蔬菜大棚;有见识的新型农民把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请进村,种植绿色大棚、无污染果蔬,并且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全面尝试。

6月2日,我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基地——肃宁诚誉农庄。这里的菜蔬全部使用有机肥,以生物方式治虫。这里的农民,是农业工人。这里的技术员,有来自全国各专业院校的大学生。

县里有个叫岳满意的,是个新农村带头人。他的甜瓜基地,已经搞了两届甜瓜节。

我曾多次造访的老唐河古梨林,以尹庄为中心开始建设生态文化观光园。以农民为主要演员的数字电影《梨花村的笑声》,已经在全县公映,电影的拍摄地就是尹庄。我采访过的马屯大姐,还当上了群众演员。她曾请听秋姐姐捎信,请我再到她的老梨树趟子里去玩耍、采摘。

梳理这些零碎的信息,我心里很是欣慰。悄然间,我的家乡开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二次变革。它为乡亲们带来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而它带给乡亲们思想、观念、风貌等方面的变化,还有待时光的笔来描摹得更加清晰深刻。

我拍摄的葵海,属于诚誉农庄。这是油葵,有机种植,未来要加工植物油的。带我看望日莲的女孩,是农庄的技术人员,秦皇岛来的大学生。那女孩子,真像一棵盛开的望日莲呢。

也许过不了多久,家乡就会有更多、更大片的望日莲葵海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2/5/20 9:04:36午马思维对帖子 [分享]肃宁作家宁雨最新力作的回复
宁雨,本名郭文玲,老家在肃宁县付佐乡西郭庄村。从2005年开始,她就一直关注贫困白血病儿童群体,帮助患儿筹集治疗费用。去年,宁雨出版一本个人散文集《女儿蓝》。由此,她发起了一项爱心捐助计划。捐助计划吸引了众多爱心读者、亲朋好友和慈善企业的共同参与。

 
[此贴被午马思维于2012-6-9 21:48:41编辑过]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