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古老小村我的家

  • 碧水蓝天
楼主回复
  • 阅读:5554
  • 回复:0
  • 发表于:2016/7/16 18:24:54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县城西南二十华里处,绿绿茸茸的树荫下笼罩着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四周青纱抱拢,村内点点桃李竞争绽放。建筑格局错落有序。一条大街弯弯曲曲,中间伸向南北的几条窄窄的胡同,充分印证了古人挑担行走的痕迹。这就是我的老家东王村。

      可能也许是年龄的关系,人到中老年总会悠然产生一种怀旧的心理,有些在  城里住惯了的老人们,偶尔会想起久违的 故土,回家修缮一下废弃多年的老房,时而回家小住,踏踏春天的泥土,夏天乡间小路上兜兜风,和儿时的伙伴聊聊天,吸吮着故乡田野上的新鲜空。

      我们的村庄不大,却很古老,远在抗日战争年代,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日寇入侵,自发成立了抗日小分队,队员李万顺,人称李大胆智勇双全,只身一人多次深入敌人内部,摸入日军岗楼,除死多名汉奸,缴回十几条枪支,壮大了抗日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180师炮兵五班班长马俊坡在四川剿匪战役中,跨江炮炮击中土匪碉堡。被誉为军中神炮手,被中央军委授予特等人民功臣荣誉称号。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的乡亲们都有一种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互通有无,信仰治家。尤其是战争年代,以一族之气,聚全民之力,同仇敌忾,人人参战。当时我们王村抗日小分队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的,是威震敌胆的一只抗日武装队伍。

      1949年抗战胜利后,我们的老队长《李民》由于为党的抗战工作做出来突出贡献,当时的河北省委直接颁来调令:任李民同志为平山县委第一书记,由于家庭的原因,被李民婉言谢绝,最终还是留在了我们古老的小村。

       我喜欢我的村庄,他有着时光的安稳,岁月的寂静,抬头向村头寻找,在那蜿蜒细长的小路上,不期然就会遇上一位驱车运肥的男子,或是查看禾苗的人。他们会神情专注的告诉你,乡村的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沉冗,他们从容不迫,而他们又那么执着。把繁杂的农事做的有条不紊。

      我们的田间小路虽然不太宽,但水泥路面,蜿蜒平坦,几条小路纵横悠长穿梭于田野,村庄,走在路上不经意间发现一盘超大的石碾安在一座古老的庙堂里,驻足观望几只小鸡在蹍下觅食,两条小狗在庙前闲逛。石碾曾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过去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我以记不清了,不知有多少个起早贪黑的时光在这推过碾子。现在好了,先进的机电设备取代了古老的石碾,它和这座古老的庙宇成为村上古老的文明史,永久保留在这个地方。

      阳光灿烂,天气暖和,门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菜园周围种着各种果木树,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枝繁叶茂,尽情张扬,秋收前的磨盘柿子,压弯了树枝,一个个犹如一盏盏红红的灯笼,照的满院通亮。墙边的几棵苹果树以是硕果累累,碗口大的苹果刚刚染上一些粉红的脸庞。在这农家小院,一朵花开,一枝果红,就是一片无限的春光。

      这些珍爱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种点自己喜欢的树木庄稼,田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汗珠味,合成一种乡村的气息。,

      近年来村里针纺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的增产增收,生活以及居住条件在不断改善,稀稀拉拉几栋高层建筑,空基处刚刚拔地而起的农家别墅,充分彰显出新农村一股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街口一旁的树荫下,两个老人每人坐着两块红砖头,趴着小方桌摆弄着象棋,周围的几个男人,猫着腰目不转睛地盯着棋子,在俩老人背后,指手画脚跃跃欲试。俩老人神情专注,对外围的指点,听之任之,不理不睬,一位小伙子急的汗珠子直往下淌,甩袖而去,一边走嘴里还默默有词,不安我的套路走你输定了。这种现象。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的宽宏,他们的礼让,他们的质朴与厚道,若发生在城里老人们身上,是做不到的。冬日的乡村老人们除了下下象棋,在健身器材旁练练身体,还有的在北墙根下晒晒太阳。

       村里的夜晚灯光通明,文化广场好一派热闹景象,村里的女人们吃完晚饭相聚在这里,载歌载舞又说又唱,蹦蹦跳跳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一个个精神饱满气宇轩昂,近年来新农村的变化,毫不保留的写在了一个个美女的脸上。

      这就是我们一个古老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小村庄,难怪城里住惯了要在这里寻根小住,回归久违的家乡,也正是他的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厚。每来一次都是一次灵魂的荡漾。

                        沧州市肃宁县东王村,张民权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