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山 药 面

  • 鑫然
楼主回复
论坛荣誉勋章论坛个人认证
  • 阅读:11602
  • 回复:14
  • 发表于:2015/11/30 11:15:35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山 药 面 
                              本文刊在2016.6.23日武垣风版


    偶在集市、菜市场转悠,常见杂粮摊点兼卖山药面,面条摊上兼卖山药面条。无意中随便问上一声价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比白面、白面条还贵呢!心里说,还两块多一斤?你就算一块五二斤俺也不买呦!
    
并非食性怪癖,只为吃山药面吃伤了!一见到山药面就反胃;一提起吃山药面,不由自主的便想起那遍地是山药、处处山药干、顿顿山药面的不堪回首的年月——

    那时我年龄尚小,不谙世事。有些情节仅是靠着机械记忆抑或后来听大人们解说的。当时,为大面积种植山药,街头巷尾满是跨黄河 过长江的大字标语和一辆三大套的马车只拉着一块大山药的漫画。那声势造的才叫喜人又逼人呢!
    
工作队在村上召开种山药动员大会,各生产队长在会上表态。

    我家所在的十七队队长年在花甲,种庄稼不愧行家里手。会上点他第一个发言,老队长自然成竹在胸,信心满怀,走上台去,两手一按桌子,说:我们准备把全队三百多亩地种一百五十亩山药!每亩施肥两车,翻蔓四遍,争取亩产六千斤!说罢,只见大会主席左手在桌上一捶,右手指着老队长的鼻子,点评仅仅五个字:你个老保守!

    第二个发言的一看这势头,当场拍板:我们队种二百亩!每亩施肥四车,翻蔓六遍,争取每亩八千斤!大会主席只是摇头,没加点评。
    
各队队长相继表态,产量随之节节递增。
    
到后来,一位年轻队长走上台去:挖四底,聚肥源,每亩施肥十车,保证亩产二十万斤!
    “有见识,有胆略,各队要向这位年轻同志学习!大会主席的总结颇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散会了。在回家的路上,最先发言的老保守” 喃喃地骂道:“还有见识,有胆略?他奶奶那个脚!不要说种进土里,把山药一块挨一块的摆在地面,一亩地能摆二十万斤么?

    大会以后,田间便成了种山药的战场。各队人马总动员,推着秧子,担着水桶,出师南洼!刨坑儿的,倒水的,摁秧的,埋土的,男女老少都派上了用场!几天下来,整个南大洼便成了山药的世界!
    
待到白露以后开镐,一地地 的山药先后刨出来摆在地面。这些山药将分两部分处理,一部分入窖,一部分擦片晒山药干。
    
生产队的山药入窖,不同于农家各户。农户挖的山药窖呈圆井形状,再由井的底部向侧面掏一个或两个洞 ,洞底部铺上干沙土,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山药摆放洞中,一直吃到来年春末。生产队顾不得许多,山药窖呈猪圈似的长方体,牛车直接驶到窖边,解开拴在车辕上的大肚,使大车后置,山药自然就叽哩咕噜的滚下去了。只是经过收敛、过称、装车、卸车等几番折腾,可怜的山药已经成了花里老包!花里老包进得窖里,上面扔几个棒秸子一盖,便ok了。

    需要晒山药干的,直接在地里操作。首先经过过称把山药堆成或一百或二百的标准堆儿,然后派全队妇女包工擦片,妇女们每人携一个擦床子,一个簸箕,擦床放在山药堆边,簸箕放在擦床底下,每擦一簸箕,便撒向四面。已是入冬时节,妇女们头裹头巾,手戴手套,俯下身去头也不抬的擦着,扭动着孱弱的身躯四下扬着。我的母亲也在其中,母亲常常是早晨带上一块干粮,中午一边擦着山药片一边胡乱吃上几口,只为多挣几分工来尽量的弥补我家人多劳少秋后结算时出现的更大亏空。寒风凛冽,大地苍茫。目睹母亲涔涔的汗水,年幼的我们开始意识到母亲劳作太累,干活太急,生活太过艰辛。

    山药片陆续的干了,社员们陆续的捡起来,陆续的装进秫秸簿砌成的一个个圆筒子里。一场雪降下来,没来得及捡起的山药干被埋在了雪底下,待到雪薄了刨着拣出来,白色的山药干已变成了绿色。
    
绿色的山药干磨成面到底含多少有害物质,说不清楚,但它起码吃起来不苦。最要命的是吃那在窖里长了黑斑再拿出来擦了片的。你想,那样的贮存方法贮存几经磕磕碰碰的山药,等不到深冬山药就长斑子坏在窖里了,这样的山药也完全擦了片儿,晒了干儿。
    
生产队里吃食堂,街头的漫画改了内容:一位头上箍着白毛巾、脸上笑开了花的老头儿,一手擒着烟袋,一手翘着拇指,嘴里喊着吃饭不要钱!
    
刚开始吃食堂,人们跟稀罕儿似的;没待几天,便开始意识到不是那么回事了!
    
我们一家六口,在食堂里领二斤八两山药,六碗棒子榆叶粥。好在家里尚有些许添补,也并没觉得怎么样。待到深冬,队里的山药吃完了,食堂里的干粮便换成了山药面窝窝,当时的口粮指标是每人每天六两,每人每顿饭一个窝窝头,那阵子就感到饥饿了!每逢一家子围坐到一起吃饭,父母常常是一口不接一口的吃着,意在尽着我们吃。晚饭后,父母总是催促着我们:“睡吧,睡着了就不觉得饿了。”现在想来,当时,父母是不待入睡就已经饿了的呀!父亲在孩子面前从不叫苦,然而长期的忍饥挨饿使老人身染浮肿病,之后的几个月,就只靠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一天一天往下捱。。。。。。
    
至第二年春季,食堂里开始用那长了斑儿的山药干磨面蒸窝窝了。哎呀,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阵子是怎么混过来的——整日里饥肠辘辘,没到吃饭的时候,已经饿得头眩晕眼发黑,好容易盼得打了饭来,一人手里擒着个窝窝头,咬上一口,真的比那中药丸子还难下咽!吃吧,苦得对不上牙,不吃又没别的。至今时隔几十年一想起来,还心酸胆寒呢!
    
那时节,似乎饶阳的境况好些,肃宁居中,蠡县最糟。母亲每逢一六集日推着木头轱辘小车到十二里地以外的饶阳官厅集上买半口袋萝卜回来蒸萝卜片充饥,有时还要把蠡县户营姨家的孩子们接来住上几天,因为姨家已经断顿了。那年,蠡县北李岗的祖孙二人到我们村里讨饭,那位老者就饿死在了我们村村北的一片北瓜地里。。。。。。
    
后来听说是还苏联的债闹的。毕竟那时年龄还小,饥荒中更顾不得国家大势,唯知父母携儿带女的艰难!更感到父母能将我们带出那特殊年份并使我们得以正常生长的不易和无与伦比的亲子之情!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如今,我们兄妹分别身居政、文、商界,都住进了屋宇宽敞、窗明几净、环境幽雅的县城住宅小区。当我携同妻小漫步公园、辗转耀华华斯的时候,当我与众亲友就坐华阳、宴宾楼的时候,当我悠然地乘着小船划入白洋淀荷花丛中、惬意地坐上缆车滑下五台山黛螺顶的时候,常常蓦然想到,设若有我的父母在,和我们一道亲历如今这一幕一幕,使老人也能够体察到如今的儿女有能力改变他们从物质到精神方面多元化的生活,充分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天伦之乐,也算做儿女的对父母在艰难岁月里付出极度艰辛极大磨难来养儿育女的一点点回馈,使我们心灵上得到点点慰藉与平衡。然而转念想来,那个时期的千千万万的父母不是都没能见到今天么?其实这只是自己的想头天真得近乎痴呆罢了,表达,念想,又有什么用呢?珍视当今,着眼后辈,使他们传承家风,懂得感恩,报效家国。这,才是我们华夏的文明,才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天职啊!

  
  • 细雨巷
  • 发表于:2015/12/1 20:40:06
  • 来自:北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您的家乡纪事第四篇了,对您的虚心尝试要点一个大大的赞,窃以为这一系列还可以继续往宽里拓展,还有许多民俗可写,以您的对生活的细腻感知相信一定能够写的很好,比如过年、庙会、求雨......等等,有一定年龄的人会找到共鸣,年轻人会从您的纪述中了解肃宁历史与风土人情,争取写一系列丛书。
来自手机版
(0)
(0)
鑫然
鑫然:     感谢老乡的情真意切!感谢老乡的鞭策鼓励!感谢老乡为我习作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素材!!无需讳言,也十分惭愧,我丝毫没有写这类东西的天赋与功底,且胸无城府,仅仅是凭着自身不好动的性格来打发一点点儿寂寞。习作、京戏,。。。。。。爱好不少,没有专攻——就像同时追几只兔子结果一只也没能抓到一样。就用“谢谢您!”来结束这段回复吧。
  
  • 细雨巷
  • 发表于:2015/12/1 20:40:37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您的家乡纪事第四篇了,对您的虚心尝试要点一个大大的赞,窃以为这一系列还可以继续往宽里拓展,还有许多民俗可写,以您的对生活的细腻感知相信一定能够写的很好,比如过年、庙会、求雨......等等,有一定年龄的人会找到共鸣,年轻人会从您的纪述中了解肃宁历史与风土人情,争取写一系列丛书。
来自手机版
(0)
(0)
  
  • 细雨巷
  • 发表于:2015/12/1 20:41:21
  • 来自:北京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您的家乡纪事第四篇了,对您的虚心尝试要点一个大大的赞,窃以为这一系列还可以继续往宽里拓展,还有许多民俗可写,以您的对生活的细腻感知相信一定能够写的很好,比如过年、庙会、求雨......等等,有一定年龄的人会找到共鸣,年轻人会从您的纪述中了解肃宁历史与风土人情,争取写一系列丛书。
来自手机版
(0)
(0)
  
  • 细雨巷
  • 发表于:2015/12/1 20:42:10
  • 来自:北京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您的家乡纪事第四篇了,对您的虚心尝试要点一个大大的赞,窃以为这一系列还可以继续往宽里拓展,还有许多民俗可写,以您的对生活的细腻感知相信一定能够写的很好,比如过年、庙会、求雨......等等,有一定年龄的人会找到共鸣,年轻人会从您的纪述中了解肃宁历史与风土人情,争取写一系列丛书。
来自手机版
(0)
(0)
  • 细雨巷
  • 发表于:2015/12/1 20:43:11
  • 来自:北京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您的家乡纪事第四篇了,对您的虚心尝试要点一个大大的赞,窃以为这一系列还可以继续往宽里拓展,还有许多民俗可写,以您的对生活的细腻感知相信一定能够写的很好,比如过年、庙会、求雨......等等,有一定年龄的人会找到共鸣,年轻人会从您的纪述中了解肃宁历史与风土人情,争取写一系列丛书。
来自手机版
(0)
(0)
  • 相濡以沫、
  • 发表于:2017/2/4 11:37:58
  • 来自:河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o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