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肃中上一年,缘于63年肃宁特大洪涝灾害

  • 梦想光芒
楼主回复
  • 阅读:7173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1/23 8:36:20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肃中一年

我的家是吕家庄,初中开始是在乡中万里中学(离于庄儿近,都叫于庄儿中学)上的,64年毕业是在肃宁中学(县属只此一所中学),这是怎么回事儿?原来这与六三年发大水有关系。

1963年8月,全县连续降雨。7号,滹沱河水猛涨,为保京津,炸开大堤,淹了河北。几乎全县一片汪洋,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肃中生源减少,县有“一校不停办,一生不减少”的要求,为保肃中,所以把湾中二升三年级的学生,选了二十来人到肃中,与傅佐、齐庄中学转去的学生,组成新的42班。班主任是王汉中(语文老师)班辅导是辛生国老师。

据资料记载,肃宁中学始建于1952年,暑假期间,肃宁县按沧州专员公署的决定筹建一所初级中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肃宁城内后街旧文庙的废址上建成。10月开学,始招4个班,220名学生。校名定为“肃宁县初级中学”。

1954年拆除破旧房屋,建立新校舍,学校已有1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已达644人,教职工55人。

1955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省肃宁县初级中学。

1958年,开设了高中班,招升高中班2个,附设3个师范班,此时学校已有初中12个班,高中2个班,师范3个班,学生人数已逾千人,教职工已达63人,学校名称改为河北肃宁中学。

1958年11月学校名称由“河北肃宁中学”改称为“河间县第二中学”。

大跃进时期,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期间,虽然遭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全校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开创了从1952年到1965年肃宁中学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1990年,学校停办初中, 12个高中班,学生804人,教职工114人,学校名称改为“河北省肃宁县第一中学”。

我们到肃中那时,校长是杨军,副校长有易国荣。书记李云阁。我们的任教老师有李庆荣、尹国恩、马广志。班长是齐长青、学习委员边振东、劳动委员李建明、生活委员李振清、体育委员阎国瑞、文艺委员葛体心代数课代表张家俊、几何课代表田爱蒲、语文课代表岳宝鉴。团支部书记张玉焕。

学校大门方位偏东南,朝南的稍门洞,碹上边有“肃宁中学”四个雕刻大字,进门是南北向砖砌的甬路,东侧是校办室和伙房。西侧生长着粗大的洋槐。学校南侧有篮球场、开水房,西南有捞草纸的、有敞棚,里边净腌咸菜的大缸、有牲口棚、大车。

男生(42班)宿舍是东北角烈士塔北面的大帽教室,宿舍后边还有一排平房,再后边是个下坡,坡下就是小白河了,宿舍东边是围墙,平房东边围墙处是一个便门,再往东,是肃宁城墙遗址,也是学校的操场,早晨跑步都在那里。宿舍内,是对面的两排通铺,冬天睡觉,冻得难受。

学校种有菜地,在柳科村边。学生吃粮按商品粮供应,每人每月1.5元菜金。生活虽然艰苦,但比农民好多了。

我们这些没出过远门的大孩子,乍一离开家还真有点不习惯,有的写诗来表达心情,我憋了半天,也没憋出一句,写得最好的要数阎国瑞,他填了一首词《浪淘沙》:“求学赴北蕃,心凄目寒。遥望家乡南国天,高堂老母难相见,泪落腮边。往事越千年,辉落北蕃,十载终于探母还,痴儿何时回家去,;告问苍天!”提到阎国瑞,不得不多说几句,他在万中遇上了件不知是什么原因的烦恼事,也曾写诗表达悲愤苦恼心情,其中有“仰面长思问苍天,师长何故与我难?未展前途先滴泪,满腹忧伤对谁言!”一首,和“可叹朝内没清官,丈夫有武难施展”两句,这一回离开了那里,就像犯人离开了监狱,笼鸟飞进了树林,彻底解放了。放开思想,也填了首什么词,其中一段是:“南雁北飞时回头,千里徘徊,难忍断肠愁。暮至寒林孤胆抖,瞪睛怒向豺狼斗……”我问过他,豺狼指谁?他说老哥。那“千里徘徊”就是指的大水过后的羊肠小道了?(那时都是土路)。写诗的同时,有的还给自己起个雅号或叫笔名,阎国瑞起名“希石”,于坤元起名“罕玉”,都挺好听。

因是毕业班,学习一直很紧张,直至毕业。与其他班比,我们这个班没有外语,算是特殊。学习再紧张,学校统一的活动也得参加,求知的触角不光是读书,一些见闻,是在乡下得不到的。

在县城看到了石牌坊、清真寺、县政府的朱红大门、大张家庄福田寺的小块碑刻,看到了百货大楼、新华书店、澡堂子、汽车站,还看见学校李医生滑冰。

每周半天的劳动是不能少的,李建明经常安排我轧面条、裁纸等室内活,冬天一次安排我和另一同学倒咸菜缸,咸菜汤虽不结冰,但都低于零度,我们两个身上热,手脚冷,手指头冻得像胡萝卜,都不觉事了。验工的炊事员白师傅还不满意,签的意见我们回去没法交代,晚上到宿舍找到他,又说好的又诉苦,他才给改过来。临走我狠狠地对他说;“跟你干活,这一次就够了,没你这样的!”说完开门头也不回就走了。

一次学校请来革命老人粮食局长吴兰东(崔家庄人),在西南边一大块空地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抗日战争时日军的残暴和我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事迹。就在这个地方学校还演了一次文艺节目,印象最深的是话剧《箭杆河边》,是一个阶级斗争故事。扮佟善田的是高中学生 张长兴,后来他成了我班女生李秀君(东黄口人)的丈夫。再后来这两口子都到了沧州,秀君在八中教学,可惜死的过早。就是这个张长兴,他家就在中学里边住,南边的篮球场就是他家的场,那年篮球场南边 栽的白菜,就是他家的。张长兴说,校址原是破庙,荒草有半人深,很少有人光顾那里,晚上里边有各种动静,教人毛骨悚然。后来才知道,无非是狐、獾、兔、鼠、蝙蝠一类的小动物在捣乱。

有一次开大会,杨校长点名批评41班学生张志民。是班主任沈金元老师见宿舍尿盆还没端,先问是谁值日,然后强迫张把盆端了。张因有别的情况,觉得冤枉,过后写了首诗以泄愤很:“铁胆教师沈金元,逼我端盆最不堪,今天虽是我值日,昨天我已把盆端。奉劝金元君阁下,今后别再欺负咱!”杨校长当众读了这首诗。

六五年春季下了几天小雨,我从宿舍往教室走,到烈士塔西侧,见北面教室(与大帽教室不是一排)的房檐一歪掉了下来,学生们夺门而出,继而屋顶也有塌陷,万幸的是,没有学生伤亡。

六五年初,在河间开春季运动会,马广志老师让我和同届 的赵宗然(曲吕人,他姑是我叔伯婶子)去参加田赛,投掷铁饼、铅球。可惜,都没取得名次,没为学校争得荣誉。去河间的路,还是土路。在河间看到了一座木牌坊。

升学考试,万中去的21人中,有16人考上了高中或中专。考上中专的有我一个,就这个不起眼的中专,改变了我的命运,教我吃上了商品粮。这要感谢恩师王汉中,那是毕业考 试以后,一天在家听爹和别人交谈:“你看(吕)宗岱哥,有儿有女,都不在身边,这么老了,还得自己挑水吃!”我在旁边听到了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不是在说我们家吗?我哥去北京已十多年,姐姐早晚要出嫁,我要考上学,也要离开家。我脑瓜一热,找到了班主任王汉中老师说:“王老师,我不想考学了!”王老师看了看我说,你试试吧,我看差不多能考上。就他这一句话,我这一生就不用在土里刨食了。2006年,我在肃宁组织了一次后42班聚会,在河间当人大主任的同学张家俊,把王老师请到了现场,我欣喜若狂,规规矩矩给老师鞠了一个躬,问了声:“王老师你好!”

其实我们在肃中学习生活还不到对头一年。那时至今屈指一数,已过去了50多年,但件件往事如在眼前。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嗨!少年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文:老鹤之声  来源:老鹤之声的博客)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