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肃宁那块“元宝石”长得什么样?

  • guest22929
楼主回复
  • 阅读:4690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1/11 20:52:5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11月5日,“肃宁在线”微信公众平台转发了沧州日报《肃宁有块“元宝石”,是冀中军区抗日遗物》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肃宁人的关注。网友“傲天”留言说“来张照片吧”,今天小编终于在网上找到了照片,咱们一睹“元宝石”的风采。




【链接】肃宁有块“元宝石”,是冀中军区抗日遗物

沧州日报讯(祁凌霄张俊如)肃宁县万里镇豆阎庄有块大石头,因形如元宝而被称作“元宝石”。“元宝石”是当年冀中军区七区被服厂遗物,而被服厂曾走出过名著《战斗的青春》作者孙振(雪克)。目前,当地群众经常用“元宝石”对孩子进行红色革命教育。

据了解,石头有100多公斤,青石质。底平,上宽下窄中间凹,两边呈羊角式上翘并向外翻卷,年代久远,是古代的轧布石。抗战时期,豆阎庄属献县七区,是抗日七小队根据地。七小队负责供应冀中军区被服厂用布。“元宝石”也被运来到豆阎庄。30多名工人,12台织布织成的布全靠这块元宝石轧平。1942年“五一”大扫荡,厂子停工,人们把元宝石放在井台上供全村人瞻仰。

当时献县南留钵村孙振(“文革”前任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常来织布厂,并以七小队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战斗的青春》。

1981年,一场大雨冲塌了井台,“元宝石”陷落。2002年春天,人们在坑底找到“元宝石”。村民们义务出工,在村中心盖了一间小房,陈列“元宝石”。“元宝石”成为当地青少年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文物。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