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老家村上的一座庙

  • 鑫然
楼主回复
论坛荣誉勋章论坛个人认证
  • 阅读:6430
  • 回复:12
  • 发表于:2015/8/14 14:17:4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老家村上的一座庙

                    (本文刊在8月13日《肃宁周报》武垣风版)

    我的老家在肃宁城西十八里的东王村。


    原先,东王村连同中王村 、西王村为一个自然村,称大王村。曾听人说,过去有庙宇的称“村”,没庙宇的叫“庄”“屯”什么的。现在想来,也不尽然。

    大王村只一条横贯东西的三里长的大街,弯弯曲曲的,称“青龙街”。听说曾有个过路的进东街口要穿过村子到西面的蠡县户家营去,进村来打听:“老先生,到户家营多远?”“三里。”那人走啊走,好容易走到村西街口,再打听:“老大爷,离户家营还有多远?”“三里。”那人愤然自语:“他妈的!走出这么远还是三里,合着我走了半天白走了呗?”

      大王村确有一座庙,就在现在的东王村中部临街的路北,叫“真武庙”。据村民代代递相口传,此庙始建于明朝,清末重修并立碑留念,碑文的题目是《肃邑城西大王村重修真武庙誌》。庙宇空间呈正方形,北面筑有高台,高台正中,端坐着真武大帝,显得慈祥而又威严。左金童,右玉女,直立两旁。东西两墙壁上,画有古香古色的人物画像,那画像真可谓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但因为那时年龄尚小,什么内容,终没读懂。不知是为了保护神像还是物尽其用什么的,三座神像下面,只留了窄窄的跪拜神像的空地儿,再前面,架了一台石碾子。


   先说这三尊神像,还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古时候,有一个叫周公的,得了天书,六爻八卦,神奇无比,故名声远播。
   还有一位姑娘,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自然比周公高出一筹。
   当时有个石老婆婆,儿子石匡正外出三年没有回家,眼看就要到了母子相约定的回家的日子了,却音信全无,石老婆婆找周公占卜吉凶,周公掐指一算,说:“你儿子将于某年某月某日魂落异乡途中,你见不到他了!”石婆婆伤心至极,哭哭啼啼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回去如此这般地做便可保住儿子的性命。石婆婆回到家中,拿了儿子的一双鞋,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匡正啊,我的儿,快回来穿你的鞋吧!”又拿了一个饭勺子敲着屋门喊道:儿子啊,儿子
啊,你再不回来,想死娘了!

   石匡正在外,时刻惦念家中老母,约定回家的日期一到,便匆匆上路,昼夜兼程。这天,适逢天降大雨,匡正慌乱中钻进一座破砖窑避雨。须臾间听得有人喊他穿鞋,而且似是老娘的声音!匡正暗自苦笑,自忖道,千里迢迢,老娘岂能至此,怕是我思家心切,幻听了罢!然而紧接着却又听到急切的呼唤:“儿子啊,你再不回来,想死娘了!”匡正疾步出窑探听。不料刚刚踏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把个匡正吓出一身冷汗!

   儿子回得家来,石婆婆自然高兴万分,找周公论理,周公大惊失色,知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其愈加痛恨。

   人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有诸多积怨,后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
  周公娶桃花女,意在设计谋害。桃花女料定周公之用心,反而答应了这门亲事,欲感化周,尽解前嫌。周公故意选择黑道日成亲,新娘到来之前,他便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静候桃花女的到来。

   按常理,新娘过门,当身着红衣,足蹬红鞋,可桃花女偏偏穿了一双黄鞋,这就以黄道破了周公的黑道,她身坐大轿套小轿的双层轿,将入门,周公派巫婆用那缠了红线的秫秸拍打大轿,但因内有小轿相隔,桃花女毫发无损。继之,桃花女从小轿出来,叫随从的人在过道的红毡上放上了马鞍,她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了马鞍底下,接着掏出怀揣的一面镜子,破了周公的巫术。
    周公计计告破,连连叫苦!后来,二人几次斗法,周公都败在了桃花女手下。
   最后,周公听说桃花女家中有一棵
桃树,千年不曾开花,在桃花女降临世间之日,桃树居然开花了,因此取名桃花女。周公大喜,暗中令人砍倒了那棵桃树。桃树一死,桃花女随之气绝身亡。

   桃花女死后,寻周公报仇,两人打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真武大帝为平息事端,将二者收做金童玉女。
    真武庙里站立左右的童男童女,正是周公与桃花女。

   传说而已!

   再说那庙里的大碾子呦,
可真给村上人们挡了灾!它伴随着人们经战乱,度饥荒,目睹了人们身受兵匪官绅的压榨,历尽百年风雨,走过了后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时期,最后丧身于文革初期破“四旧”的特殊年代。
   年头好点的时候,人们在年根儿底下用它碾米子面摊炉糕,碾黍子面蒸黏窝窝;一般年景,人们用它碾高粱烙秫面饼,赶秫面汤,碾棒子贴饼子,熬棒
渣子粥;三年困难时期,有的用榆树皮碾榆皮面,有的碾了棉花籽做棉花籽汤面,不少人们春天从野洼里掘来上年丢在地里的坏山药、白菜疙瘩,上碾子推推,充饥解饿。。。。。。这时期的碾子便成了救命星!家家推,人人推,天天推,歇人不歇马。于是,老人,孩子,或拿个笤帚,或拿个推碾棍,早早地便去占碾子(挨号)。常常是一个大人带上三两个孩子推碾子,孩子们本来就饿得肚里咕咕叫,推起碾子来就像跟谁怄气似的,说快就快,说慢就慢,没个稳当劲儿。偶尔被碾子轧了手。奇怪的是那嫩嫩的小手同样是在大石碌碡下面这么一轧,有的被碾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有的啥事儿没有!老人们说,若真武爷在庙,他会护着孩子的,若真武爷外出了,那就惨了——于是,幼年的我是何等的信奉与崇拜真武爷呀!

   如今,庙被拆了,神像被拉倒了,大碾盘被弄去兴修水利,可谓庙倒砖飞!然而每次回老家经过那人去楼空的地儿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伫立、凝视一番,心里凄凄然若失去了什么,也因此泛起阵阵酸楚,渐渐地,倾注在儿时的回忆之中。。。。
  
  • 简单
  • 发表于:2015/8/14 14:25:53
  • 来自:河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东王村人
鑫然
鑫然: 谢老乡光临!
  
  • 海啸
论坛个人认证论坛个人认证
  • 发表于:2015/8/15 15:03:05
  • 来自:河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故事写的很好!
来自手机版
(0)
(0)
鑫然
鑫然: 谢谢海啸先生,源于生活,谈不上好。
  
  • 鑫然
楼主回复
论坛荣誉勋章论坛个人认证
  • 发表于:2015/10/16 9:02:55
  • 来自:河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位匿名游客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可谓点睛之笔!是的,写碾子轧了手,在于把神像和石碾子有机联系起来。谢谢您!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