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回民支队的参谋长杨杰一是咱肃宁人

  • 梦想光芒
楼主回复
  • 阅读:5794
  • 回复:0
  • 发表于:2015/8/7 22:02:37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日,几位来自太原、石家庄等地的客人来到肃宁县委宣传部,带来一套珍贵的资料,记述了早年从肃宁县冯庄村走出去的杨杰一,追随马本斋在回民支队一起抗日打鬼子的事迹。杨杰一先后任职军事教官、干训队长、特务连长、副大队长、参谋长.……是除郭政委以外在回民支队的唯一一名汉民军事主官,他先后多次回肃宁一带招兵征枪,是马本斋的得力助手。杨杰一的儿子杨光明、女儿杨若梅说:我们的父亲是从肃宁走出去参加革命的,他戎马一生,深明大义,机智勇敢,为抗日救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纪念全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愿将父亲杨杰一的生平介绍给家乡父老,希望能为家乡革命史再添光彩。

      杨杰一以及他们那一代人为了家乡的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永远值得后人纪念。




一张老照片引起的追忆






      杨杰一的女儿杨若梅说:200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闻专题节目《永久的丰碑》,节目中抗日英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事迹引起了全家人的关注。在电视里,我们惊喜地看到了父亲杨杰一早年和回民支队战友们的合影,这引起了家人的极大兴趣。父亲去世多年,子女们也已退休在家,照片的出现使我们萌生了整理父亲生平事迹的想法。我们通过北京的朋友找到了央视节目组人员,问明了照片的出处,找到了位于沧州献县的马本斋纪念馆,在这里看到了更多有关父亲以及回民支队的其他珍贵照片。之后我们又去了宁夏银川的“中华回乡文化园”,走访了家乡肃宁县冯庄村的老人们,听到了很多有关父亲的历史故事。

      我们在太原市民政局翻阅了父亲的档案,“干部履历表”中显示从1938至1946年父亲跟随回民支队转战南北,从教官到参谋长,老人戎马一生的脉络清晰可见。

生逢乱世  他有一腔爱国情怀



      杨杰一,男,原名杨克仁,别名杨年,1904年1月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冯家庄村,自小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家中人多地少,8岁起就开始参加劳动,拾柴,割草,打杂,什么活都干,他勤奋好学,13岁时家里咬牙让他上了村里小学,但只上了一年半,没钱交学费就辍学了。

      由于识得几个字,14岁他去县邮政代办所当了童工(投递员),不管多远,刮风下雨都要徒步去四邻八乡送信。代办所只管饭不开工资,但凑合能填饱肚子,后来代办所改为邮局,他因年纪小被解雇。

      18岁时,因生活所迫杨杰一加入了东北军。由于他勤奋努力,不甘平庸,积极上进,得以进入了东北军“讲武堂”(相当于军校),成为该校的第十一期学员,接受了专业的军事教育,也由此成为了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校友。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撤回关内,时局动荡,学校被迫解散,学员各奔前程。杨杰一和所有爱国军人一样,亲眼目睹国土沦陷,人民惨遭日寇烧杀抢掠,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激发了他投身抗日救国的斗志。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和军校同学张樸英、高焕章等人在北京郊区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军。他们四处联系,招集散兵,收集枪支,仅一个多月就拉起了三百多人的队伍。正准备对日寇采取行动时,不料遭汉奸告密,部队被日军包围,在战斗中杨杰一的两根肋骨被打断,身负重伤,艰难地潜回北京厚德织袜厂亲戚家养伤,在亲戚的精心照料下才捡回了一条命。

在回民支队浴血抗日



      杨杰一伤愈后,辗转于京津鲁冀,四处打听哪儿有抗日武装组织,当得知八路军为发展壮大抗日力量积极寻求军事人才的消息后,他很快与活跃在家乡一带的回民支队取得了联系,1938年5月,他和同乡金民、哈范武相约参加了冀中回民支队。

      因为他有在东北军的从军经历,接受过正规培训,又是马本斋在“讲武堂”的校友,杨杰一参加回民支队后即被任命为支队的军事教官。他用自己所学对部队进行了正规训练。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自编教材,从给官兵讲解军事理论,枪炮知识,技术、战术和战例,到行军作战的常识,甚至打绑腿的要领也要强调到位。当时,大多数官兵贫苦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低,他就针对这些特点做准备,尽可能讲得形象具体些,并和大家一起艰苦实训,杨杰一的枪法和他对各种装备的熟练掌握令官兵们非常佩服,并得到了马本斋的称赞。由于他的出色表现,1938年9月他升任回民支队的副大队长、代参谋长。

      1939年初,杨杰一奉命回乡招募新兵,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在肃宁、河间一带宣传抗日,号召有志青年,保家卫国参军打鬼子,大家纷纷响应,很快就完成了征兵任务。他带领着几十个新兵赶回部队,路途中,见天色已晚,在一村庄正准备宿营,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被日伪军包围的消息,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只有他和几个老兵有枪,其余几十个新兵均手无寸铁,大家不由地慌乱起来。

      紧急关头,杨杰一沉着冷静,从容指挥,很快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为了不暴露实力,他命令部队:没有命令谁也不准开枪。并派出人员在村子四周侦察敌情,他经过仔细观察地形,根据可靠情报,他选择了敌人包围圈的薄弱之处,在天黑之后他命令部队一齐开火,枪声、手榴弹声瞬时响起,有限的人员和弹药在短暂的战机集中火力,打得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呢,杨杰一带领部队已经冲出包围圈,在打死打伤几十个日伪军的同时,部队无一伤亡的返回了根据地,圆满地完成了征兵任务,此事一时在军中传为佳话。

瞬息万变的敌情考验决策者的应变能力



      1942年4月底,也就是日寇在冀中发起“五一大扫荡”前几天,杨杰一和教导员吕威远奉命护送一批伤员由驻地献交县前往根据地中心区武强、深县、饶阳一带,准备交给地方进行休养。行至途中,感觉情况异常,他立刻派人进行侦查,发现敌情突变:敌人大、小据点的兵力均增加至三四百人,同时我中心区各机关已经开始向外转移,恐怕很难找到地方武装。

      杨杰一当即和教导员商议:如果继续前行,即便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中心区机关已转移,这批伤病员交给谁?如何安排休养?我们带的是伤病员,行动缓慢,缺乏战斗力,这样耽搁下去,随时可能遭遇日伪军,部队必然要遭受损失;但是如果带队伍返回,有可能会因未完成护送任务被追责。事关重大,艰难的抉择煎熬着决策者的心。杨杰一决定先将伤病员隐蔽一天,同时派出多路侦查员化装侦查,最终证实和之前获得的情报一样。形势非常严峻,于是他果断决定带领这批伤员返回驻地,避免了队伍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保护了部队的有生力量。

      随后事态的发展证实了他和教导员决断的正确。几天后,敌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五一大扫荡”。仅在抗日中心区深县一带,敌人纠集深北二十多个据点、岗楼的日伪军,扫荡我深北四十多个村庄。抓捕我党政干部和无辜群众六百二十多名......

抛家舍业顾大局 戎马一生干革命



      杨杰一从1938年5月参加革命,在冀中及冀鲁豫回民支队先后担任过军事教官、副大队长代参谋长、干训队长、特务连长、副大队长、参谋长等职。

      在回民支队扩军期间,其中一次,他不到四个月就为部队扩招新兵300余人,募集各类枪支200多条,训练出200余名连排干部,在征召的新兵中有部分汉民战士不懂回民的规矩,他就反复教育汉民战士要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努力维护民族团结。杨杰一参加过大小战斗无数,特别是亲身经历了1942年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和经历了多次反扫荡。深南大弓台突围、王斜突围、高庄突围等作战中,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加上开阔地作战极不利于隐蔽,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持续的战斗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在一次突围中,杨杰一被枪弹击中面部和腿部,小腿部被子弹穿透,颧骨被流弹划伤……他协助马本斋带领部队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最终胜利突围。

      战场上的生死考验,杨杰一从容不迫,而家庭亲人离散的痛苦,更让他深切感受到有国才有家,更激励他以大局为重。他的老家肃宁县被日军侵占后,特别是在扫荡和反扫荡斗争中一度被日伪军残酷迫害,敌人经常进村骚扰百姓,抢夺粮食和财物,以突袭的方式抓捕抗属。

      杨杰一因为多次回乡征召抗日新兵,上了日军的黑名单,日伪军多次到冯庄村他的老家搜查,吓得家人到处藏身。他的妻子和女儿因抗日家属身份离乡背井,被迫逃往关外,音讯隔绝。他的长子杨光第腿有残疾,无法及时出走。一次被日本鬼子抓住,追问其父杨杰一的下落未果,恼羞成怒的敌人对他一阵毒打。只是见他是个残疾人,又想用他做诱饵,才放了他,使他侥幸得以活命。那些年对敌斗争形势艰险,杨杰一最长的一次近十年没有回家住过……

转战南北,四海为家建功业



      1944年1月,杨杰一随回民支队出发西进,三个月后到达陕甘宁边区甘泉县地区,接受保卫党中央毛主席,进行大生产、大练兵任务,他在延安亲耳聆听并接受了朱德总司令关于养兵、爱兵、带兵、用兵的民主管理方法。

      在陕甘宁回民支队杨杰一先后担任参谋长和大队长。在他的多次积极要求和争取下,1944年4月经马凤舞、任振宇二同志介绍,杨杰一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1946年回民支队干部分三批回冀中、东北等地。当年4月杨杰一率回民干部百余名回到冀中。7月上旬由冀中第七、八、九、十军分区的回族武装与从陕北返回冀中的八路军回民支队的部分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大尚屯合编成立了新冀中回民支队,马凤舞任支队长,杨杰一任支队参谋长。直至1947年11月回民支队按照党的指示进行整编,凡是汉族干部调离回民支队,杨杰一因为具有丰富的枪炮专业知识,被调入冀中军区工炮营任营长,随后进入华北军大学习,为筹建我军干部文化学校做准备,从此结束了在回民支队长达十年之久的战斗生涯。

      杨杰一是自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之后惟一的汉族领导干部。

      1960年杨杰一由于伤病等健康原因,经上级批准在太原离休。

      1963年5月,杨杰一在太原因病去世,享年60岁。

      他去世后遗骨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很多回民支队的战友及无数先烈。杨杰一的儿女们散居在辽宁、石家庄、太原等地,但每年清明,他们都来看望和纪念父亲,看望和纪念曾经和父亲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回民支队的战友们,以及那些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先辈们。(来自:肃宁周报   文:袁树凯、杨进涛)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