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为母亲的《回忆录》作序(草稿) 文:宁雨

  • 梦想光芒
楼主回复
  • 阅读:1993
  • 回复:1
  • 发表于:2014/11/5 19:00:4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母亲的《回忆录》只有5000字。

5000字来记述一个人70多年的生命史,实在太简单了。何况,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史,而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史。然而,在整理、编辑母亲的这部作品,以及后来多少次反复阅读中,我总是感觉这5000个字像是一条走不出的漫漫长路,像一条渡不完的滔滔大河。超越时空之外的疼痛感和重量感,将我团团围拢、沉陷。

母亲要写回忆录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她写作的时间,都是家里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从冬天到春天,妹妹为她准备的笔记本子,她真的写完了一本又一本。母亲的字很大,时而工,时而草。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趴着茶几,戴着老花镜,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母亲把一笔一画写下的字交给我整理。她说:“很多事,我不敢往细里写,只能一笔带过。”我相信,我能够听懂母亲的话。在她的回忆录中,那些一笔带过的,是实在惧怕那种把痂子揭开的疼,是一种主动的记忆屏蔽。可是,那些被她一笔带过的,在她写作的过程中,是用了多长的时间,我想不出来。妹妹家的客厅里是有一座电子挂钟的,那指针跳动的声音在我心里印得很深。母亲写着,停下来,挂钟的指针却嗒、嗒、嗒地一直脆响,那么霸道、强悍。

母亲,1938年秋天出生于肃宁县西郭家庄村,大名郭淑霞,小名喜。她的父亲郭秋甫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牺牲于山西省右玉县龙须沟;母亲齐凤女独自将她抚养长大并且扶持她延续郭氏家族的血脉,直到1995年过世。烈士遗孤的身份,母亲很少跟人提及,然而,那场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不仅改变了母亲幼年的生活轨迹,更深深影响了她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作为外祖父母的独养女儿,母亲4岁失怙,她和我的外祖母孤儿寡母在风雨飘摇的岁月凄苦度日;青年时代,其学业、工作、婚姻,又不得不以照顾我贫病的外祖母为中心;及至中年,和我的父亲两地分居,膝下三个幼小的孩子,又照顾老迈的外祖母,替父亲在我的奶奶、爷爷面前行孝。几十年的甘苦,旁人无从体味,更无从理解。

特殊的家庭背景,艰难的人生岁月,锻炼了母亲坚强、勤劳、节俭、聪慧又极其敏感、谨慎的品性。幼时,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她带着我辗转几千里去青海省贵南县巴仓农场探望父亲。她不用梯子而是直接登着影壁墙爬槐树上房顶晒粮食。她为外祖母争取困难补助的事跑公社跟那个姓于的秘书拍桌子。她会打针,后来甚至学会了给姥姥输液,她会做绣花的衣服,会用山药面、玉米面做出让我们吃得肚子圆圆的也不想停下来的饭食。母亲把我们姐弟三个紧紧护在她的羽翼之下,像鸡妈妈带着刚出窝的小鸡崽,我十七八岁大学暑假回家去同学家串门,母亲还要停下手头活计寸步不离跟到几里地之外的袁佐村。母亲的日子过得很精确,精确到一粒粮食、一根柴草。每年深秋到初冬,她总在星期天带着一家人到几里地开外的小白河畔扫树叶子,一麻袋一麻袋装在小推车上推回家,晒干,垛成柴禾垛子。垛子一天天高起来,母亲的脸上便浮现难得的笑容。她教会我们像河狸一样,为严冬贮藏。母亲跟人吵过架,也经常跟每一个孩子生气,吵架、生气之后,母亲就不吃饭,一个人躲到里屋。可是,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没抱怨过战争,没抱怨过我的外祖父母,没抱怨或后师忽然解散,更没抱怨过我们姐弟仨。好像,生活天生就是这副样子,生生死死,得到失去,天生就是这样。而从我的角度,好几十年间,好像,母亲也天生就是母亲,她就要照顾我的外祖母,她就要下地、纺线、做针线、做手工,***,做饭,她就要监督我们的课业、骂我们、损我们,并且把我们的一日三餐、衣服鞋袜安排得妥妥帖帖。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头发白了很多,不染发就不能出去见人,我的眼睛花了,得摘下近视镜才能看清楚书上的字。当我抬起自己染了黑发的头,以一双又近视又昏花的眼睛打量身边的母亲,我有点惊慌了——这个给我做了48年母亲的人,我了解她多少?我们做子女的,又多怎曾停下自己急匆匆奔日子的脚步,认真了解下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回忆录》摆在我的面前,只有5000字,朴素到没有一个形容词,如同母亲朴素的脸,一辈子没有化过妆,甚至连雪花膏都没怎么涂过。这些字,只有记述,记述她自己的过往,记述她的母亲、丈夫、子女、孙辈,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事,不由她来担当。生生死死,得到失去,纵滔天巨澜也被收服得驯顺、服帖,好像生活天生就是那个样子。

可是,母亲还是动笔写《回忆录》了。一个76周岁的老人,她独自坐在宽敞的客厅里,窗外风和日暖,她戴着老花镜,手执一管水笔,她的内心是怎样,山呼海啸,柳暗花明?

透过母亲的字,我重新认识母亲,一个后抗战时代的烈士遗孤,与新中国的命运一起沉浮着的一介草民。透过母亲的字,我重新认识我的家庭、我的家族,了解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对待命运的态度以及最朴素的梦想。

对于生活,坚忍、坚持比抱怨要管用得多。一个人的一生受益于这样的品质,一个家族的延续依赖于这样的品质,一个国家的子民荣光于这样的品质。

我希望母亲的《回忆录》在我的家族中世代相传。我希望我的子侄辈永远以郭氏家族为荣。

写于 20141019

  
  • 我,巩玉婷和巩大壮
  • 发表于:2014/11/6 14:26:40
  • 来自:河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