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文化肃宁 文:袁树凯

  • 梦想光芒
楼主回复
  • 阅读:2333
  • 回复:0
  • 发表于:2014/10/22 14:20:48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文化肃宁

  —肃宁县文化建设工作巡礼

  袁树凯



  肃宁县位于沧州市最西部,沧保衡三市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这是一片厚重的文化沃土,国内仅存的肃宁武术戏在这里上演,糖人吹塑艺术传承400多年,武术瑰宝戳脚拳名扬世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远近闻名的“状元之乡”。元朝文状元魏元礼、清代武状元哈攀龙、清末文状元刘春霖都出生在这里。民族乐器制造、图书印刷发行、裘皮服装创意设计等肃宁传统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10月,肃宁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沧州市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

  文化事业:

  把舞台交给群众,让群众唱主角,努力推进文化全覆盖



  城乡文化全覆盖

  文化流淌在人们的血脉里,沉浸于人们的观念中,它不但能够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还可以凝聚力量,指导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基于这样的共识,肃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引导、鼓励、支持全县上下借助“***”带来软硬环境改善的机遇,美化文化阵地。

  为进一步丰富“***”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肃宁县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着力推进“***”工作经验向农村文化事业拓展延伸,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文体设施向农村延伸、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原先分散自发的各种文化活动、文化组织被有效整合规范,实现了以“农村文化阵地全覆盖、农村文化队伍全覆盖、农村文化活动全覆盖”为标志的第五个覆盖,即“城乡文化全覆盖”。全县各乡镇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村级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村村组织起了文艺宣传队、小剧团等农民文艺团体,不间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构筑起“文化软实力”。对此,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电视台等均做了大篇幅重点报道,尤其是《中国文化报》以《河北肃宁:“***”带来文化幸福》为题以头版头条的形式报道了肃宁的做法。2013年,沧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肃宁县召开。

  县级抓提升。先后在县城建起了肃宁县宣传文化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公园、体育馆、体育场、名人馆、数字电影院等群众广泛参与的高标准文化基础设施。其中,肃宁县宣传文化中心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图书馆、书画展馆、文物馆、歌舞厅、多功能教室等,配备了各种乐器、音响设备和室内外健身器材近百件,免费向公众开放,月接待1000余人次。县体育馆占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开馆以来已举办大型体育健身活动40余场次。县植物园、水景公园正在建设中,县综合图书馆已进入内装阶段,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

  乡级抓配套。在每个乡镇建起一所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配齐配好各类文体器材和电教设备,配备了专职人员管理。

  村级抓普及。全县建起村级文化中心253个,实现了每村一个文化中心的目标。中心建有一个综合办公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电教室、一个文化广场并配有其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选出一批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经济条件好、有一定文化水平、乐于奉献的农户为文化中心创建户。目前,全县已建起文化中心户202家。县、乡、村、户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全县的群众文化网络。

  由“送”文化到“种”文化

  文化能否繁荣兴盛,关键在人。立足实际,创新思维,让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形成文化队伍发展壮大的体制和机制,是肃宁县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县级文艺团体“形散神不散”。肃宁县整合县域文艺人才,成立了肃宁县“庄稼院”艺术团,成员全部为各乡镇、各单位的文艺骨干。这个艺术团属于“松散型”结构,不占编制、不给财政增加负担。“庄稼院”艺术团编创了几台健康高雅、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利用流动舞台车常年下乡演出。

  乡镇宣传队伍“天天有活儿干”。各乡镇依托乡镇文化站成立了宣传文化中心,由乡镇副书记主管,宣传委员任主任,吸收各村文艺骨干组建各乡镇文艺宣传队伍,以镇为单位进行巡演、培训和宣传。每个乡镇还配有专职电影放映员,定期到各村播放农民喜爱的优秀影片。

  村级文艺骨干“自动抱成团”。全县共选拔出农村文化宣传员382名,平均每个村庄1至2名。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宣传文化战线的主力军。县文广新局每年定期开办艺术培训班,年均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下乡辅导280天,辅导学员达4700人次,通过面对面、手把手辅导,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2010年以来,县财政投资1000余万元,为各个行政村配备了音响、鼓乐等文娱器材。通过重点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作用,做到了村村有文化能人、村村有艺术人才,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把舞台交给群众 让百姓唱主角

  在工作中,肃宁县文化部门深深认识到,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不能靠命令、靠灌输,必须真正把舞台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主角,这样农村文化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京胡拉出的是农村的正气,大鼓敲出的是农民的精气神,秧歌扭出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新风。在肃宁,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不仅让群众有得吃,更觉得“好吃”。

  文化活动“多”。面对老、中、青、少等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需要,该县注重创新活动形式,在全县打造了“五分钟文化圈”,即让群众步行五分钟之内就能找到并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文艺调演、书画展、摄影展、戏曲票友大赛、通俗歌手大赛、少儿才艺展示、庄户剧团大赛、最美秧歌队员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专业业余一起上、男女老少齐登台、群众争相唱主角、当明星的浓厚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从2011年开始,肃宁县连续举办了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期间组织了全县范围内的书画展、鼓王争霸赛、文艺调演、“希望的田野上”原创乡村文艺作品大赛、十大农民票友(歌手)评选等活动。县“庄稼院”艺术团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深入各乡镇、行政村演出,每月演出不少于10场,让农民群众不出村就可以看到健康高雅的文艺节目。

  文化特色“浓”。近几年,肃宁县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各乡村培植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使吹歌、杂技、武术戏、糖人吹塑、鼓曲、民间鼓乐等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弘扬。根据各村不同特点,指导成立了戏曲协会、农村小剧团、武术协会、杂技协会,这些基层文化组织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宣传到千家万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文化精品“新”。2012年,肃宁县组织拍摄了一部以“***”为题材的新农村轻喜剧方言数字电影《梨花村的笑声》。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群众自己编、导、演。演员全部为土生土长的农民,让农民演农民,让农民教育农民,入脑入心,有说服力,通过乡俗电影、电视剧的拍摄,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推出了一大批草根演员、百姓名星。为了激发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该县在2010年创刊的《肃宁周报》开辟了“庄稼院的文化人”文学专版,刊登诗词、散文、摄影作品、书法绘画作品等;在县广播电台开辟了《武垣书香》栏目,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肃宁文史大观园》《肃宁民间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以及《文化建设乡村行》和《乡村大舞台》栏目,为基层文艺宣传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目前,肃宁县群众文化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组织、户户能参与、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线”,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成为肃宁人的生活常态。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成为邻里关系的“润滑剂”、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如今的肃宁城乡,打麻将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酗酒赌博的少了,健身娱乐的多了,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意识深刻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为深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

  园区为平台,项目为骨干,人才为支撑



  民族乐器制造、图书印刷发行、裘皮服装创意设计是肃宁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为促进产业发展,该县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实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战略,以园区为平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集聚产业发展要素,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确定产业发展基调

  把民族乐器制造、图书印刷发行、裘皮服装设计作为三大文化支柱产业。肃宁县发挥上述三大产业在肃宁历史久、从业人员多、经营网络完善等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专件,围绕着三大产业的发展给予各项政策、资金支持和倾斜。

  建好“一区两园”完善产业发展要件

  在民族乐器制造上,目前肃宁已发展民族乐器企业50余家,年产扬琴、古筝、琵琶等各类乐器50余万件,年产值达3亿元,从业人员5000余人。其中河北乐海乐器有限公司是我国北方民族乐器制造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申请国家专利70余项。起草了中国民族乐器行业标准,其自主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该县以乐海公司为龙头,建设乐器产业园区,打造一个集乐器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休闲、教学培训及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在裘皮服装设计上,全力打造华斯裘皮服装创意设计产业园。其中,华斯国家级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重点裘皮产品的研发基地。同时建设集会展、新产品发布、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华斯国际展览中心;在图书印刷发行上,民营书业园已成为全国重点高中教辅基地,开发了26个系列品牌800多个品种,发行范围遍及全国万余所中学。目前全县印刷发行企业共48家,年产值3.8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抓好项目人才引进

  坚持主动融入、错位发展,努力打造环京津的文化产业承接基地。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暂行办法》,努力打造项目建设的成本“洼地”和服务“高地”。通过“点对点”“一对一”对接,引进投资15亿元星海钢琴生产项目和投资5亿元北京鹏润伟业印刷项目,目前鹏润伟业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7000万元。同时,与北京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引进和本地技术骨干培训合作,为肃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长久的智力人才支撑。

  此外,该县不断彰显肃宁文化特色,努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裘皮城国家“四A”景区、杂技演出、武术戏、桥城铺古法造纸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