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肃宁籍老八路刘凤岐的传奇人生

  • 思维力量
楼主回复
论坛总管理员论坛总管理员
  • 阅读:3127
  • 回复:2
  • 发表于:2013/9/5 20:59:15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他这一辈子



——记肃宁籍老八路刘凤岐的传奇人生



70年前,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河北大地孕育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他们投身于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驱除日寇,复兴中华而斗争。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我们采访了现已90岁高龄的老八路刘凤岐,说起那个年代的故事,就如同打开了话匣子般滔滔不绝,随着老人的讲述,我们放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1924年秋,刘凤岐出生于我县北石宝村,小时候,弟弟由于免疫力低,死于当时流行的传染病,但最先感染上传染病的刘凤岐却由于“命大”,以及染病后全家对他的悉心护理,才捡回一条命。由于家里贫穷,10岁那年考上了县高小的他,却因负担不起每年四块大洋的学费只好继续留在村里读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当时的小学教科书里已经出现了“敌人多和他转,敌人少和他干,这就叫游击战……”的游击战方针。
    当时村里根据上级要求成立农、工、青、妇抗日联合救国会,救国会是当时的群众组织,14岁的刘凤岐被村里指定为青救会主任,任务是组织青年们成立抗日先锋队、儿童团。刘凤岐说,时隔不久,全县成立了民运训练班,由各村的农、工、青、妇主任调到一起参加学习。在这个训练班学习后,刘凤岐当上了青救会四区的儿童干事,每到肃宁集日,县青会主任就领着这支队伍到街上喊口号,宣传全民总动员一致抗日的道理。
    在那个战争年代里,生活在农村抗日根据地或游击区的人们,无不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刘凤岐说,尤其是像他们这种参加抗日队伍中的人更有“今晚脱掉鞋子不知道明早能否穿上”的感觉。
    1938年腊月,日寇在付佐西南北石宝进行扫荡,刘凤岐在北石宝村边站岗,看到敌人来了,便一溜小跑准备到村子里报信,敌人发现后,开始用枪射击。在刘凤岐前面的一个高个子青年被子弹射中头部倒在地上。现在想起那时候,刘凤岐还心有余悸,他说,当时还是有些后怕的,但这也让他更痛恨日本鬼子。
    1939年初冬,刘凤岐在四分区训练班学习。由于内部走漏了消息,他们每到一处都能遇到敌人包围,所以上级命令让他们秘密转移。刘凤岐所在的队伍离开了大部队的保护,自己开始行动。
    一天,他们在刘二营庄休息。第二天凌晨,有枪声响起来。这时,通讯员在院子里大喊:“敌人来了,快跑!”随后大伙儿都往外跑,这时,村子里的枪声响成一片。刘凤岐和他们班一个绰号叫“小末窝”的人见被敌人包围了,两个人向村子西北角梨树林跑去。总算离敌人的枪声远了,两个人终于松了口气!但他们刚刚爬上梨树林所在的沙丘,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就在离他们十几步远的地方,有三个戴头盔的鬼子正守着一挺机枪冲着村子方向准备射击。
    “那边有鬼子!”小末窝惊恐的提醒道,但是不巧被敌人听见了。只听他们“嗷”了一声,便转过机枪冲刘凤岐和小末窝扫射,俩人从沙丘上滚下来向村子外跑。敌人的子弹从他们身边“嗖嗖”飞过,小末窝的帽盔被打掉了,刘凤岐的棉袍也被子弹打破,露出了棉花。刘凤岐说到这里,不禁感叹了一下自己九死一生的命运,并自嘲地说自己“命大,阎王不收我这样的小鬼”。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接到上级调任命令的刘凤岐和另一名姓孔的同志来到了庞佐村北的一户老乡家,这天,老乡给他们包的杂面皮的韭菜馅饺子。饺子刚熟,在门口放哨的老乡家的孩子慌慌张张跑进屋子喊:“白脖子(当时的伪警察是白领章,因此当地人称呼他们为白脖子)来了!”刘凤岐急中生智,连饭都没有吃就和同伴跑了出去。在村口一个拐角处,敌人的子弹正好射中墙角一块砖头,被打碎的砖块飞撞在刘凤岐的脸上。和刘凤岐在一起的一个姓周的战友用他的连发枪向敌人还击,刘凤岐他们才趁着烟雾跑进村外的玉米地里,又逃过了一劫。
    1943年反扫荡,部队来到保定唐县、阜平一带山区,刘凤岐所在的通讯班负责在山头上站岗放哨。
    一天,刘凤岐和一个战友正在山头站岗放哨,忽然发现日本鬼子偷偷摸上山来。他来不及给战士们送信。眼见敌人越来越近,刘凤岐的战友开始鸣枪报警。
    刘凤岐这时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跑出去,跑到“消息树”(“消息树”是部队“种”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树,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动它)下,便开始使劲的摇。就在这时,敌人发现了他们,密集的子弹向他们射来。自己的战友一个防备不急,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倒在地上。目睹了战友的死亡,刘凤岐悲愤交加,在他猛烈摇“消息树”的同时,一颗子弹从他的腋下穿过,擦破了一层皮,到现在这个伤疤还能明显地看出来。“这是敌人给我留下的惟一伤疤。”刘凤岐说,他当时被称为“打不死”的人。
    1943年,刘凤岐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各地兵站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刘凤岐所在的队伍由于没有新人加入,便一直等着。后来他打听到,云彪支队已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的野战兵团了,从此,刘凤岐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党员关系也就丢掉了。刘凤岐回忆起那时的情况,遗憾地说“这是我这一生中政治上的最大损失”。
    从那后,刘凤岐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当起了小学教师。由于之前在部队上是文化教员,对宣传抗日工作做的要比别人好些,1945年刘凤岐被上级看中,调到任丘县的兵站部学习会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年,刘凤岐被调到中央贸易部工作,先后又到陕西、甘肃等省工作。1958年,刘凤岐因病长期在肃宁县安家休养。1982年,刘凤岐离休,直到现在享受正处级离休干部待遇。
    刘凤岐老人告诉记者,本来自己有很多奖章,但是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不小心遗失了,只剩下两个奖章,一个是“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另一个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两个奖章安安静静的躺在盒子里,熠熠生辉,仿佛又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年代,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现如今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刘凤岐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有时候闺女做针线活还得需要自己帮忙穿针引线,身子骨十分硬朗。他经常义务给身边的人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以及优良传统,告诫人们不能忘记过去,要铭记历史。他一有空儿就看报纸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政府要闻,并且时不时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除此之外,刘凤岐老人对扭秧歌也十分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去县里的老年干部活动中心打门球、扭秧歌。刘凤岐说:“我这一生苦也吃过,福也享过,没什么遗憾了”。
    青年时期,戎马生活,九死一生;夕阳暮霭,安享天福,潇洒恣意。纵使岁月带走了刘凤岐太多难以割舍的东西,可是那段红色的回忆却一直珍存在老人的生命里,不可磨灭。
欣喜于家乡的日新月异,感动于人间的真情实意,动情于身边的一草一木!
  
  • 思维力量
楼主回复
论坛总管理员论坛总管理员
  • 发表于:2013/9/5 21:00:53
  • 来自:河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来自:肃宁周报
(0)
(0)
欣喜于家乡的日新月异,感动于人间的真情实意,动情于身边的一草一木!
  
  • 魔耳英语
  • 发表于:2013/9/5 21:25:10
  • 来自:河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