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蔬菜好“保姆”——访县农业局农艺师孙顺东

  • 思维力量
楼主回复
论坛总管理员论坛总管理员
  • 阅读:1529
  • 回复:0
  • 发表于:2013/8/22 16:20:01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看见孙老师了吗?俺家的韭菜叶子黄了,想请他去诊断一下。”
    “知道孙老师在哪个棚里吗?他三天不来俺家的菜棚,俺心里就不踏实。”
    大伙儿口中的孙老师,就是县农业局蔬菜站农艺师孙顺东。如今,他成为我县菜农们见面后互相打问最多的一个人。30年来,他走遍了全县每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他认识的菜农多,认识他的菜农更多。
    肃宁气候条件与北京郊区相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郊区种植的小拱棚韭菜,亩收入达四五千元。在当时月平均工资水平只有四五十块钱的前提下,这笔收入简直是天文数字,也给肃宁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版。在县农业局的组织引导下,从上世纪90年代起,肃宁借鉴京郊模式,把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当时刚刚来到县农业局上班的孙顺东也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孙顺东告诉记者:“小拱棚韭菜与日光温室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是韭菜反季节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一条新途径。”但我县农民过去一直以种粮为主,虽有零散的蔬菜种植户,也大多以庭院种植应季蔬菜为主。许多农民认为,搞蔬菜种植,一没技术,二没销路,搞不好就要耽搁收成,因此,抵触情绪很大。
    为了提高大伙儿的种植积极性,孙顺东白天在田间地头搞规划,晚上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要想见效益,必须上规模。”这是他对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最终尚村镇柳科村的十几户农民被孙顺东的热情所打动,率先开始了小拱棚韭菜种植。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每棚平均收入近两千元。看到“忙里偷闲”取得的收成比种粮食的全年收入都高,当地农民的思想一下子转变过来,一反常态,开始精心种起小拱棚韭菜来。
    “一定要合理密植,亩密度要在15万株左右;要科学浇水,夏季以控为主,春季促、控结合,秋季肥水猛攻;要培养健壮韭株,防倒伏……”孙顺东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韭菜种植“宝典”带到哪里。通过实践,他探索出适合当地韭菜生产的种植模式,即深冬保温式、早春提前式、晚秋延后式和夏季遮阳式,实现了韭菜一年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亩效益近万元。现在柳科村的小拱棚韭菜发展两千多亩,而且以这个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邵庄、窝北等周围乡镇近四万亩,小拱棚韭菜成了肃宁菜农的富民产业。
    2005年,孙顺东和县农业局技术人员通过外地考察,参照山东温室大棚结构创建了“三八型”日光温室结构。“这种结构是结合北纬38℃的气候条件设计的,温室南北跨度10至11.5米,半地下式,地表以下0.8至1米深,地表以上2.7至2.9米高,脊高为3.7至4.2米,墙体下底厚度6米,上底厚度2.5米。这样的温室结构采光和保温效果好,适祁洁唐慧宋志敏宜喜温蔬菜冬季生产。”孙顺东眉飞色舞地向记者解释着这种新模式。“建一个这样的温室成本在3万元左右,一年冬春两茬茄子、西红柿,每亩就能收入3万元,一年回本后,年年净赚。”
    为了研究探索适合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孙顺东常常是废寝忘食工作在田间地头。2001年,孙顺东主持制定的《无公害小拱棚韭菜生产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被市农业局、技术监督局审定通过,在全市推广应用;2002年主持撰写的《大棚甘兰——茄子——番茄栽培技术》编入《河北省设施农业技术模式1000例》一书中,在全省推广应用。2007年通过多点试验,把多层覆盖技术引入到三种三收模式中,大大提高了大棚土地利用率。
    此外,孙顺东还通过大量实验、示范,推广了百利、格雷等10余个蔬菜新品种和雄蜂授粉、丽蚜小蜂防虫、防虫网防虫、黄板防虫、膜下滴灌、微灌、多膜覆盖等30多项新技术,实现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更新。
    “俺是一名植根于乡间的蔬菜专家,想方设法让农民的蔬菜变成钱。”一句朴实的语言道尽孙顺东最大的心愿。
欣喜于家乡的日新月异,感动于人间的真情实意,动情于身边的一草一木!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