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分享]肃宁北白寺村:一支独秀武术戏 文:祁凌霄

  • 思维力量
楼主回复
论坛总管理员论坛总管理员
  • 阅读:4171
  • 回复:0
  • 发表于:2012/7/20 16:07:01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肃宁武术戏,一个比京剧还要古老的剧种,一个全国只有一个村能演的剧种。沉寂多年后的肃宁武术戏,最近几年,在各级政府、新老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又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凭记忆赶排《溪皇庄》

    今年,肃宁县委、县政府拨付了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武术戏的抢救挖掘。

    武术戏一经上演,就震动了央视戏曲频道的导演。

    2005年初春,肃宁梁村镇北白寺村一群庄稼人在短短二十几天里,凭记忆赶排出一出名为《溪皇庄》的武术戏。在县城上演时,前来采访的央视戏曲频道的导演欢欣不已。武术戏如失传已久的瑰宝,现在失而复得,不仅让专业人士高兴,这里的老百姓脸上也洋溢着自豪。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艺人说:“全国就肃宁有武术戏,能演整出戏的就俺们村儿。前些时候县里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俺们一出场就把人给震了!”这出戏的导演之一、八旬高龄的尹友清说,“武术戏难练、好看,靠的是代代相传,凭的是真功夫。剧中武打是真刀、真枪、真家伙,都是正宗的武术动作。”

    老人从十几岁就开始习武,是村中的第三代武术戏演员,常演的就是《溪皇庄》。失传了的东西又找回来了,心绪要复杂得多。尹友清说:“当年白天上工,晚上凑钱买油,点着油灯排练,村里给记工分。《打少林》、《溪皇庄》、《三打祝家庄》、《红灯照义和团》能演十几出。戏排出来,四周村就来下帖子,请俺们去演出。从正月初五一直演到三月三。一年能演百十场,最远的俺们到过保定。”

    武术戏的恢复经历过一番挫折。上世纪80年代初,省文化部门曾对省内现存地方剧种进行整理登记,有近40个剧种被统计选入,遗憾的是,里面漏掉了肃宁武术戏。后来,人们多次想恢复这项古老的民间文艺,因种种原因未果。

    当老艺人们凭记忆重新编排了《溪皇庄》并把它搬上舞台时,尽管因时间仓促存在着明显漏洞和不足,尽管这出戏只是代表了武术戏的一角,但是肃宁武术戏的恢复发展,却有了标志性的突破。

    古老剧种全国仅有

    现在全国只有肃宁有武术戏,能演整出武术戏的村庄在肃宁也只有北白寺村了。

    肃宁武术戏比京剧早诞生近一个世纪。它有着武乡古老的文化精髓,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这个曾认为已经失传的剧种,因为2005年一次演出和各方面的努力抢救,在2006年被列入了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活了!

    肃宁地处燕南赵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特殊的剧种。史载:肃宁“地僻民淳,民多尚技击,习武者众”。乾隆二年(1737年),肃宁人哈攀龙就曾高中武状元,并率军征西,平定叛乱。这里还出过武榜眼、武探花,而武举人则更多。不知道是武术戏影响着武术,还是武术影响了武术戏,早在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领手下张家班到京城卖艺结识了艺名李狗子的南方某杂剧班班主。那时艺人受歧视,两个班社在演出中常有照应,李狗子临死前托张家班将杂剧班收编。两班合成一班,在说书人的建议下将话本中有武打情节的部分截下,编成戏曲,由武术演员与戏曲演员同台演出。两种艺术形式不断融合,逐渐形成最初的武术戏。张子谦带领张家班回到肃宁后,武术戏受到百姓的欢迎,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纷仿效,盛行于村闾街巷。

    自清代起,在肃宁演出武术戏的班社、村庄最多,到清末民初,更是兴盛一时,遍及全县40多个乡村。肃宁武术戏的代表剧目有北大史堤的《燕青打擂》、《赵皇庄》,南大史堤的《三打祝家庄》,王家佐的《五虎挂五妹》、《拿白菊花》,北白寺的《溪皇庄》,宋家佐的《花碧莲拿猴》,寄子庄的《满春园》,东泊庄的《骆洪勋打擂》等。其中宋家佐的武术戏还曾在天安门广场演出。北大史堤武术团解放初期进京,在大舞台演出,颇受欢迎。

    而现在真正拥有武术戏演出队伍的,在中国仅有肃宁。

    “老把式”抢救民间瑰宝

    今天我们能看到肃宁武术戏,北白寺的老把式们功不可没。

    北白寺村现有2000多口人,最多时习武者过千人。全村人80%以上都姓尹,尹姓又多数练武术。

    老艺人尹有庆演了几十年的武术戏。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白寺村人成立了大鼓队、秧歌队,当年的这些武术戏主角坐不住了。“几百年的东西了,如今活着的就咱几个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玩艺儿要断在咱的手里,死了都闭不上眼。”老哥几个一合计,找村委会商量,要重新挖掘整理武术戏。服装没了,刀枪在;年纪大了,精气神在。他们凑钱买来服装、道具,招呼村中十几位练习武术的年轻后生,凭着记忆,利用二十几天的时间赶排出来一出《溪皇庄》。

    同样为武术戏做出贡献的还有肃宁县文化馆馆长尹福洲。

    十几年前尹福洲就开始接触武术戏,他意识到这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从那时起,他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奔波在肃宁田间地头,遍访老艺人,整理出武术戏剧本《满春园》。这是肃宁武术戏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剧本。

    尹福洲说,老艺人把武术戏叫“玩艺儿”。以八翻拳、华拳、太祖拳、短拳等为基础,与戏剧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武术戏中的武打都是正宗的武术动作。武术戏也有自己的缺陷——没形成独自的唱腔,只是借助其他剧种,结合肃宁乡音俚曲稍加改革,伴奏也不甚讲究。它是农民自己的艺术,舞台语言少,舞台上的厚地毯、亮灯光,让演员觉得有劲使不上。武术戏口耳相传,文字少,许多剧目已失传,传下来的也大多较粗糙,需下大力气改进。

    不过,越土得掉渣,越能让人咂摸那种未被雕琢过的原滋原味。

    村党支部书记尹国正说,“现在村里算上俺总共就有三位武术戏‘老把式’了。县里给了钱买服装,整理资料,都鼓励俺们发展武术戏!俺们要尽最大努力,把这好‘玩艺儿’传下去!”
欣喜于家乡的日新月异,感动于人间的真情实意,动情于身边的一草一木!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