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梨花村的笑声》拍摄点滴

  • 自由飞翔
楼主回复
  • 阅读:5641
  • 回复:0
  • 发表于:2012/5/21 21:38:3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肃宁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摘自肃宁***网
自从我县要自编自导自演一部数字电影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全县的群众都议论这件事,有怀疑,更有期待。“听说咱们县要自己拍电影了”“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县能干这么大事?”近日,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来到剧组外景拍摄地万里镇尹庄村,目睹了荧屏背后的那些鲜闻趣事。


当日剧组正在尹庄村的一个农家院里拍摄一场群众戏。 “……闹了半天去年我那棒子秸是你点着的?!好他妈你小子,侄儿给叔放火!有你这样的没有啊!”“是没我这样的,没我这么冤的!我媳妇怀了七个月的小子楞让你给计划生育了!点棒子秸那回我是喝了半斤,要是喝八两啊,没准我把你们村干部这房子都给点着!……”见里面吵得正激烈,记者刚想推门进去一探究竟,不想却被门外的人拦了下来,他们示意先停下脚步,不要出声。原来院内正在进行拍摄,那个用来录音的话筒相当敏感,两米以内的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为了不影响拍摄效果,在场的人都形成了一种默契,一听到“开始”大家就屏住了呼吸,并自觉地维护着现场秩序。直到导演说停,大家才长舒了一口气。趁着导演说戏的片刻,记者来到院里,第一次见到了只在电视上见到过的拍摄场面,不仅长了见识,还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

“老戏骨”路根善



“您快跟路老师合个影吧,他可是肃宁县的名人”。在演员们休息的时候,一位在肃宁工作、祖籍唐山的年轻演员拉着她远道而来的母亲非要和路跟善老师合影留念。说到路根善可谓我县的著名演员,文艺界都尊称他为“路老师”。他曾出演电视剧《庄稼院》男一号,并作为庄稼院剧团主力演员活跃在肃宁的文艺大舞台上,以一个个经典的角色成就了他“老戏骨”的称号。

“路老师的艺术功底很深厚,他的戏基本上拍一两条就过了,根本不用费劲!”面对优秀的演员,导演也是不吝赞美之词。“今天没我的戏,但是更着急呀。有的演员表演不到位,情绪上不去,我就得带带他们,帮他们调动一下。”虽然当天并没有路老师的戏,但他一直坚守在片场。原来除了担任主要演员之外,路老师还兼任着剧组的表演顾问。

面对导演的一次次喊停,记者也跟着着急起来:拍摄电影怎么要求这么严格?“电影给观众的视觉、心里冲击是不同于电视的,感染力要强得多。而且电影中大特写多,清晰度高,更能深入地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对于演员的演技要求比较高。”路老师的一席话释解了记者的疑问。

“马大彪”父女太洋气



剧中人物马大彪在剧中是一个计生贫困户,家庭条件很差,连生三个女儿后,还一心想要个儿子。因为任村主任的叔叔将马大彪的媳妇怀了七个月的男孩给打掉以后,一直怀恨在心,处处与其叔叔作对。当日的一场戏就是酒后的马大彪又到叔叔家去找茬。

因为演员们都是穿自己的衣服演出,“马大彪”的穿着就显得过于洋气了,有点与剧中的现实不符。让演员换上了旧衣服,可是总感觉还缺点什么。就在导演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从门前经过的老大爷引起了他的注意。就这样,剧组临时“征用”了老大爷的布条腰带,老大爷不得已提着裤子在一旁等了半天。

饰演马大彪女儿的小演员霍一迪,今年刚八岁,是个古灵精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因为她要演穷人的孩子,所以刚到片场,就被化妆师一顿“糟蹋”:干净的小脸上抹了一层似灰土化妆品,利索的马尾辫被抓扎成了两股,洋气的裤子里外反着穿,还借用了村里孩子的一双花布鞋,整个成了一个小村妞。

群众演员不马虎



因为当天的那场戏是一场拍摄群众场面的戏,所以拍摄起来有点难度,从上午七八点钟拍到了中午一点。一大早村干部就召集来本村的群众协助剧组拍摄。本村的马屯大姨,是村里极力推荐的文艺爱好者,在剧中还有几句台词。马屯大姨的表演自然、到位,可为了说好这几句台词,却费了不少劲。台词中有一句是:“结果呢……”,马屯大姨总把她说成“究竟呢”,一时半会要改掉这句说了半辈子的口头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直急的下面的群众跟着使劲。

虽是四月份的天气,可是在太阳底下站上半天的滋味也不好受,可是这些群众演员都坚持了下来,着实让人觉得可敬。临近中午时,有几位村民要回家做午饭,都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因为这场戏没拍完,群众演员的站位也不能变。只听一位大姐给家里打着电话,“我在这拍戏呢,回不去,你去接孩子吧。”

在拍了20多条以后,这场群众戏总算过了。一位拎着篮子的大妈早上才打的野菜也被太阳烤蔫了。下了片场的马屯大姨直感慨:“原来拍戏这么累呀,以后我可不拍了,一站就是半天,身体顶不住呀!”

演职人员:累并快乐着



身兼数职、恨无分身之术的袁树凯是剧组的主心骨,不仅是剧本的主创,还担任着导演。不能因为拍戏耽误正常工作,所以整个电影的有效拍摄时间非常有限,每天都是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每天早上5点钟剧组准时出发,收工时间就没准了,也许半夜,也许通宵,虽然很累,但大家都觉得很值。

为了拍出不失专业水准的精品,剧组几经辗转聘请了在央视就职的摄影师和录音师、灯光师,他们都参与拍摄过多部名作,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虽然咱们的演员不是专业的,但大家不放弃的敬业精神很让人钦佩。”袁导对自己喊破的嗓子不以为然,倒是对演职人员们充满了敬意,“由于剧组经费紧张,大家的工作餐多以包子为主,吃的那些年轻人直跟我倒苦水:导演,咱换换样行吗,现在我看见包子就想吐。”

这些演职人员们大多有自己的工作,但他们为了共同的艺术梦想,不辞辛苦,同时也承受着一般人的不理解。在外人眼里他们也许就是一群疯子,一群魔怔,为了练戏还整出了不少笑话。有位演员为了练戏差点惹来“杀身之祸”,原来他在剧中有几句骂人的台词,在回家的路上一边骑着车子,一边练习,恰巧被擦肩而过的路人听见了,人家说他骂人,非要揍他不可,好不容易跟人家赔礼道歉才解释清了。

虽然有辛酸、有汗水,但也有快乐、有成就。剧组成员的执着与勤奋让我们相信,一部开肃宁历史先河的经典巨作不久将呈现在肃宁百姓面前。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7qO9tfOifhxvKTje